国际办学
首页» 国际办学» 国内升学» 研途有你——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上岸:白倚帆
 

研途有你——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上岸:白倚帆

      发布日期:2024-05-06    浏览次数:

     

一、学校专业介绍


四川大学现在有两个学院有资源与环境专业。一个是建筑与环境学院,其成立时间较早属于老学院。另一个是22年刚成立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设环境科学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公共课教研室、环境科学及工程实验室。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教育部西部资源与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环境工程(工学)、环境科学(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400余人;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含工程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一套较完整教学和科研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学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且环境工程被评为A类。

我报考的是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硕,且24考研为第一届招生,下面着重讲一下有关专硕的考研经验分享。


二、备考经验


1. 初试科目:

①政治、②英语(学硕英一、专硕英二)、③数二、④环境学838(环境学导论+环境化学)


2. 2024年复试线

   

  学硕:

 专硕:

今年川大环境专业学硕复试线为310,专硕复试线为300。与往年相比,分数线有略微的下降,但这也只是个参考。在每个学院的单独通知里它会进一步公布院线,如进入复试的人过多它会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复试线总分。所以大家不能只看着复试线就进行报名。今年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资环专硕只收了10人,建筑与环境学院的资环专业也只收了15人,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复录比为1:1.2左右。所以只要进了复试,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翻盘的。


3. 专业课难度分析

 川大近年来专业课都考的是环境学(838),它包括环境学导论(何强等)和环境化学(戴树桂)两本书


两本书考察的大部分都是背诵,计算很少或者不难。只要花时间就不成问题。但是由于专业课压分等问题。我在考试时所有题目都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多写了很多东西但也刚考到90分。


4. 数学备考经验

我个人认为数学是考研的重中之重!!数学越早准备越好,首先你需要跟着老师学一遍基础课和强化课,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一定尽早开始学习。在学完基础课和强化课之后需要进一步做做习题来强化。到9月份开始刷真题(真题很重要一定要把所有年份刷完)。最后11、12月开始刷李林四套卷和六套卷。所有的这些题都有必要刷完巩固,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5.  英语备考经验

英语备考不用随大流或者公式化的复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来制定自己的英语复习计划。我先说说我的英语备考计划吧。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较好我是从六月开始背单词的,直到十月份我除了背单词没有进行任何其他的学习。十月份开始我每天做两篇阅读真题,十一月份中旬开始上英语写作课并背诵写作范文。至于翻译题我就没有复习了纯靠英语素养。对于英语较好的同学感觉这样的复习计划足够了,你可以把省出来的时间投入到数学和专业课里达到帕累托最优改进。最后我的英语也如愿的考到了84分。


6. 政治备考经验

政治这门课很玄学,对于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在暑假备考时参考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这对我是很有帮助的。九月到十月可以高速刷完肖1000选择题,大题不用管留着只背肖四肖八就够了,值得注意的是肖1000不用很精细的背诵每一道题,你的主要任务是留个印象知道考试怎么考以及一些常见送分题就行。对于时间不够的同学你在十一二月一定要好好背诵肖四肖八的选择题里边涉及到的拓展也要好好归纳一下,至于论述题个人认为背熟肖四肖八够用了


7. 专业课备考经验

我是九月返校开始看书(其间你可以招院校学长学姐要要复习重点和复习资料),先把书过第一遍不用开始背诵。第二遍时开始背书。我的专业课有两本书,我把两本书分别背了三遍真的做到了滚瓜烂熟,在十二月就复习复习往年真题,和自己背书阶段标记的重难点就行。


三、寄语

决定了考研就一定不要放弃,每年陪跑的学生太多了,只要你能坚持下来你一定能成功。还有就是学习环境真的太重要了,建议大家早早去二教占个座位那里的学习氛围真的很好大家都是考研人不容易受到其他影响。最后一年大家走的路都不一样,不要管别人管好自己,安静地做,成功了再说。守住初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你一定能上岸!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闫德忠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太阳集团城(1407·Sun认证)官网-Mobile Platform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