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从创建学术团队开始
——资环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探索
2月25日,资环学院党政以2013年1号文件的形式宣告了一项酝酿近一年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试点改革举措:正式成立学院研究生植物营养学专业第一学术团队。这个研究生学术团队以植物营养学科王朝辉、高亚军、翟丙年、郑险峰四位导师指导的38名博硕士研究生为基础组建而成。同时成立的还有经规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研究生学术团队党支部委员会和班委会。
据了解,以学术团队为形式成立的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基本单元在我校尚属首次。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团队?它怎么开展工作?团队师生有何评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采访。
改革背景:传统的班级组织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局限性
为了便于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按照专业近似度和专业人数划分为40人左右的班级的分班方法,在我校乃至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依照这种方法建立的班级组织,在一年级阶段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到了二、三年级,研究生们进入实验室后,其作用就很小了。
2011年末,学校《关于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后,资环学院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确定了两条工作主线,第一是发挥好研究生自主管理和教育功能,加强研究生会建设;第二,就是着眼学院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改革研究生班级组织。
资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薛建鹏介绍,原有研究生班级在高年级阶段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未能有效结合。高年级研究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实验室和学习室进行,同班级内的同学分属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导师,他们的专业方向不同、实验内容不同、导师要求不同,教学培养进程不能同步,服务于教学培养的功能弱化。二是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有效结合。由于研究生班级和导师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不能通过研究生班级这个途径落实,在教育管理的功能上也打了折扣。三是研究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缺失。很多同学反映,与班级同学的联系越来越少,班级活动越来越难组织,“名义上是在一个班,但和不少同学一年都见不上面。”反倒是相同导师的研究生们经常接触,以导师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集体,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减弱。
传统的研究生班级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亮点:以相近专业为基础,设导师组建两委会
如何建立能够共同有效发挥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作用的基本单元?经过深入调研思考,资环学院党政领导集体达成了共识:导师是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关键,组建新的研究生班级组织应以导师为核心。鉴于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有差异,可以一个研究团队或者数个学科专业方向接近的导师的研究生联合组建班级组织,几位导师组成为导师组,集体负责该班级研究生的学术培养和教育管理。同时在班级组织中设立以导师组组长为书记的党支部委员会,与班委会一起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因该班级组织以导师和科研方向为纽带,遂定名为研究生学术团队。
考虑到这项改革工作涉及到学院近百位导师和600多名研究生,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了调研论证、先行试点、由点及面、全面推行的工作步骤。今年1月,学院党政联席会正式通过了试点方案。试点探索工作在学院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科部分导师和博硕士研究生中实施,组建植物营养学专业第一学术团队。
该团队作为学院新的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基本单元,涉及到植物营养、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肥料学、农业资源利用4个学科专业,王朝辉等4位导师名下所有的 6名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从原有班级整体划转,其中的25名党员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王朝辉教授,组织关系转入新成立的团队党支部。
学术团队的基层组织包括导师组、党支部和班委会。导师组在学院党政领导下全面负责团队研究生的学术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党支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按照党章及党内规定履行职责,并与班委会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心理和就业指导、特殊群体研究生帮扶以及奖助评定等工作;班委会在导师组和学院研究生会指导和团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民主议事、集体决策,做好团队内部事务管理工作,按照学院总体部署开展或自主开展有益学术研究和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支委会与班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从体制上保证提高工作效率。
师生反响:各方期待,信心满满
2012级硕士研究生杨月娥来自创新试验学院,按照培养要求,她早在2011年就开始和资环学院的同学一同上课。因为不能确定自己到底在哪个班级,心理上产生了许多困扰。当得知自己作为正式成员进入研究生学术团队,自己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问题都可以通过导师组、党支部、班委会解决,杨月娥感觉很高兴、很骄傲:“我有家的归属感了。有了这个家的温暖和支持,我将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2012级博士研究生师戴健从王朝辉教授,她对王老师和其他三位导师长期以来共同组织的每周一次的Seminar印象深刻,“讨论热烈、点评犀利”,感觉收益很大。作为首任班长,戴健认为团队设立更符合实际、更具人性化,并表示将与同学们一道共同钻研、再接再厉,在4位导师的指导下努力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2010级硕士研究生卢俊俊的见解更有独到之处,他认为新的研究生学术团队将党支部和导师、相关专业的各年级研究生结合在一起,使党支部能够更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学习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竞赛和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活动,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有助于增强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
导师组组长、团队党支部书记王朝辉教授认为,将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管理统筹谋划,设立研究生学术团队,增强了导师组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对于活跃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自己和其他几位导师一道将尽心竭力培养好研究生。
学术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班级组织形式,如何把它管好、管活?资环学院党委书记王宏武满怀信心,表示将在学术团队师生和学校的支持下,审慎试点,正确面对困难,认真组织实施,总结利弊,逐步将这项改革在全院推广。
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生毅认为,学术团队将学术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王玉环肯定了团队实行的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这将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校党委组织部部长郑英宁指出,研究生学术团队是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团队,通过团队实现导师带学生、博士带硕士、党员带非党员,将有助于培养优秀研究生。他表示党委组织部将安排专人跟踪学术团队的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争取早出经验、出好经验。
校党委副书记马建华指出,怎样使研究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一直是我校高度重视的问题。资环学院以成立研究生学术团队为突破口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的探索值得肯定和支持。学术团队这样一种研究生班级组织形式有三个创新点:一是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二是博硕士年级跨度大,易于交流,学业有传承;三是党支部建在团队,能发挥支部和党员作用,党建有落实。希望学术团队的导师们加强对研究生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帮扶;希望团队的党支部和班委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希望学院一如既往的进行创新探索,使第一学术团队成为学院乃至学校学习推广的典型,最终使广大研究生受益。
转自:学校新闻网http://news.nwsuaf.edu.cn/xnxw/33999.htm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闫德忠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太阳集团城(1407·Sun认证)官网-Mobile Platform